鉴别一块翡翠原石的好坏,一般要从种、水、色、底四个方面去判断。其中,翡翠的“水”是衡量翡翠品质的重要指标。
翡翠的“水”,指的是光能透过翡翠的深度。当光线投射到翡翠表面时,一部分光将从表面反射,一部分光将进入翡翠内部。由于组成翡翠的颗粒粗细不同,晶形及结合方式不同,可以让光透过的程度也就不同。一般用专用手电照射光能透过3mm为一分水。玻璃种为十分水。
影响“水”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形:
一、构造及结构
构造是指翡翠原石矿物的组成。翡翠属多矿物集合体。翡翠原石构造是影响翡翠“水”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其次是结构,指翡翠晶体的颗粒大小及均匀程度,均匀“水”就好,否则就差;颗粒越细,“水”越好。
二、内含物
翡翠内杂质微量元素,如铁、锰、铬元素及金属矿物包裹体等对翡翠“水”影响也很大。裂隙及充填物也会影响“水”。
三、其它矿物
组成翡翠的硬玉集合体越单纯洁净,“水”越好。而含有较多非硬玉矿物,如角闪石、沸石、绿辉石等矿物时“水”就差。
四、“色”
颜色越深“水”越差,这是颜色的成因而决定的。
五、厚度
同一块翡翠因厚度不同而表现的“水”也不同,厚度越大“水”越差。这是因为随着厚度的增加,光在翡翠中穿越的路线变长,翡翠对光的吸收增多,减小了翡翠的透明度。翡翠的厚度主体一般要大于6mm,才具抗破碎能力,故翡翠饰品厚度达6mm时,透明度就显得特别重要。
六、环境
由于地区的不同和季节的不同,紫外光的强度有所变化,这也影响到翡翠的“水”。